教研科研处
教研科研首页
 科研政策 | 科研成果 | 技术发布 | 科普基地 | 项目通报 | 下载中心 | 职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技术发布>>正文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
2015-12-28 10:51  

文辅相

(一)

现在,“素质教育”被国家正式认可,并在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中推进,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但是,常常遇到一个这样的问题:如何给素质教育定位?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中,有三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教育,教育观,教育模式。因而出现了如下三种典型判断: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

如果把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那么就意味着教育可以这样分类:素质教育与非素质教育。这将导致许多问题:是不是在素质教育提出之前的所有教育都是非素质教育,它们都不能提高人的素质?是不是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所有教育都是素质教育,它们都显著地提高了人的素质?存不存在一种这样的教育,它根本不能提高人的素质?

事实上,自从教育产生以来,人们不论怎样看待教育,总是把教育视为人类特有的美好的活动,它传承人类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这也给“教育”一词的界定带来了困难,当人们花了许多笔墨来说明“教育是什么?”以后,到头来突然意识到还不如说“教育就是教育”。人们一说起“教育”就与“教人学好”连起来,如果“教人学坏”就不是“教育”,而是“教唆”了。所以,教育历来是使人“变成善良的各种活动”。当然,教育不只是使人变得善良,还要使人变得聪明,使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只要是教育,它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提高着人的素质。当然这是就总体而言的,而不包括那种打着“教育”幌子的非人的教育。

尽管如此,人们也常常把一件好事办得不好,包括教育这种事在内。渐渐地,人的教育中的“被淡化了,或者重视了这部分人,而忽略了另一部分人,或者重视了这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因而,教育的质量问题被突出出来了,教育成功不成功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教育能否不断激励人的创造性的问题也被打上了问号,随之,产生了与这些问题相联系的的附加在“教育”上的一些新词,这就是“素质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等等。当然,这些词出现的背景也十分复杂,还包括教育本身的不断发展与时代的不断进步而引发的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深化与对教育的企盼。也就是说,这些词的出现,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教育”所赋予的思想和理念。从这个意上讲,素质教育正是一种思想的体现,它是一种教育观,而不是一种教育类型,也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这样是笔者的基本观点。

(二)

如果我们认可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那么它是一种怎样的教育观呢?这便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可否这样简单地作一概括: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的品质、强调的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进而实现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目标。所以,提高“素质”是这种教育观的灵魂。

素质或素养与品质,与质量是一个涵义。从根本上说,提高素质就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在这知识积累越来越多、知识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质量容易被忽略,素质教育的提出给人们一种警示:质量问题,或者说知识的质量问题,进一步说知识内化为人们的品质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为重要,也更加紧迫。

为什么我们称“素质教育”而不称“质量教育”呢?我想,这里用“素质”有着更深刻的含义。从“素质”一词的心理学解释可见,它是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征,带有与生俱来的性质。把这样一词载用在教育学上,不仅说明,我们强调通过教育和学习在后天培养的这种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强调通过后天养成的这种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与先天素质类似的共同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和学习所养成的素质如先天素质一样固化在人的身上,成为人的某种内在特点。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就能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就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懂得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品质。因此,素质教育观强调知识向素质的转化,重视教育的训练养成作用,把培养为人的基本品质、做事的基本态度与治学的基本精神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这对于帮助学生修养人格整体,指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素质教育不仅重视知识的内化,而且重视这种内化与发展的关系,把人类文化知识的内化与学生潜能的发展联系和统一起来。在内化与发展的关系上,有许多观点,在教育实践中常常出现以下两种极端情况:一是以为内化就是知识的纯输入过程,与主体本身的发展无关;二是把内化与发展等同,以为内化就是发展。事实上,内化与发展是彼此相辅相成的复杂统一过程,内化离不开发展,内化促进着发展。因此,素质教育观重视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人格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这样,我们就能够较好地把所谓的教育即培养、训练、感化与杜威等人所强调的教育即生成、生长、发展的观点从对教育的内在机制的认识上统一起来。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素质教育观重视施以全面教育,反对片面教育;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反对只面向少数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反对不考虑个性特点的不合理要求。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认识:当人的发展趋向成熟、知识掌握深度增加、教育向深度发展时,个体之间的质的差异便越显著,个性的分化也越突出。因此,素质教育观在全面发展教育上把总体发展要求与个体发展差异统一起来,以有差异、有特色地发展求得所有学生的成功发展。

根据上述认识,我们教育实践中长期以来关于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传递知识与启迪智慧、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争论就可以统一在一种新的认识水平上来。

(三)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的确立,必将带来教育上深刻的思想变革。在教育目标上,它强化了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宗旨;在教育内容上,它要求施以较全面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它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教育途径上,它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育评价上,它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品质的养成,并鼓励不同特色的培养。严格地讲,素质教育观对教育效果的衡量重基础、重长远,不重眼前,因此,这一教育观将从整体上,宏观上影响到我国教育模式的改革。

然而,素质教育本身并不是一种教育模式,它作为一种观念对教育产生影响时不是以一种固定的程式出现的。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人们依据教育实践的要求赋予教育一种思想的结果,而反过来,当人们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时,它仍然保留着一种思想形态的弹性。只有当它与具体的实践环境结合,充分考虑各种具体教育条件和教育对象时,方能进而形成为一定的教育模式。否则,我们就会将一种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变成一种千篇一律的僵硬的教条,从而扼杀教育与教育改革所带来的生机。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任何一种观念总不是十全十美的。人类教育经长期发展所积累起来的教育理论乃至教育经验,比起某一种新的伟大的观念来要丰富得多。任何一个教育问题的解决,也不仅仅靠一种观念,还需要靠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创造。明确这两点,我们就可能避免在贯彻一种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所常常容易发生的两种毛病:一是形式化,不准备付出艰苦的劳动;二是简单化,把一种自以为可包治百病的模式到处生搬硬套

关闭窗口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