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第三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新军,中国本次派出由32名选手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包括数控车、数控铣、焊接、美发等29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但中国目前的职业技能水平与其他国家仍有差距,一些项目和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依然明显。
本次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专家组组长、国际裁判宋放之表示,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20%,高技能人才数量仅占5%,总量严重不足,近年来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况。
此外,“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操作”的传统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不佳。
以数控车为例,宋放之介绍说,我国对精度的要求与国际严苛的行业标准差距不小。在他看来,如何从技术教学一线就严格推行科学治学的风气比奖牌更加重要。
不仅如此,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评价机制仍然存在不合理的方面。比如,目前我国砌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基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教育,很多中考或者高考失利的毕业生直接跟随自己的家人或亲戚到建筑工地工作,未经应有的培训教育。
对比发现,在英国,从事砌筑行业的工人多经过非常专业的行业训练。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的冠军阿什利·泰伦曾表示,砌筑在英国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份职业。在英国一般高中毕业后,年轻人有读大学和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等多个选择,后者多采取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阿什利介绍,在英国,初级砌筑工的收入每月在1000英镑左右,熟练工人则可达到每月2000—2500英镑。
德国也建立了非常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此次汽车喷漆项目竞赛的德国专家马里乌什介绍,德国一直采取“双元制”的培训机制。双元制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学生平均每周有至少一天时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其余时间则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工作。培训结束后,德国从事汽车喷漆的工人每月基本工资可以达到1500欧元左右。
从近10年世界技能大赛的成绩看,韩国与瑞士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位,堪称技能大赛的传统强国。据瑞士代表团一位官员介绍,瑞士举行职业技能比赛已有近60年历史。瑞士职业技能协会负责协调该国60多个行业组织,将职业技能培训向普通大众推广,尤其是让高中毕业生等年轻群体了解国际职业技能比赛。
在韩国,各种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每年都会举行,旨在韩国全国范围营造推广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并选拔培养最富实力的青年选手。
新加坡代表团团长、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主任刘荣达说:“新加坡政府对技术技能向来重视。因为国家面积小、资源匮乏,所以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他表示,夺得金牌绝不是最重要的,学习观察其他国家和选手表现,不断关注国内教学是否紧跟时代潮流,保证学生学到最为先进的技能知识,是新加坡最为看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