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至18日,“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雪佛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在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赛。这已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举办的第九个年头。九年来,一大批优秀选手通过大赛脱颖而出,签约知名企业,成为我国汽修行业的中坚力量。大赛也成为汇集各种资源推动汽修业发展的平台,为职业院校和汽修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教融合、发展共赢的平台
据大赛组委会统计,2007年首届汽修大赛举办时,当年全国汽车的产销量还只有888万辆和879万辆,而当年中职汽车维修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只有7.7万人;到了去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增加到2372万辆和2349万辆,同年中职汽车维修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也分别增长到23.5万人、35.8万人和88.9万人。通过大赛,汽车产业和汽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被职教部门和职业院校所把握,由此带动了相关人才的培养,支撑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部同志认为,我国快速步入汽车社会,没有出现修车难,职业教育功不可没。
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为在硬件和软件上与企业标准高度衔接,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大赛所选择的赛项冠名企业都是在行业中享有盛名的企业。他们与教育部均签订有长期校企合作协议,合作范围包括设备捐赠、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共建实训基地等多个方面,避免了为大赛而大赛的单一合作模式。大赛签约厂商已经从9年前的两三家企业,发展到包括上海通用、PPG、奔腾、博世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厂商的企业群。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要求参与大赛,主动开展校企合作,汽修相关专业称得上是我国校企合作程度最高的专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各专业中名列前茅,大赛功不可没。
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平台
大赛中广泛使用的虚拟仿真、3D动漫、网络诊断等数字化新技术和各种检测实验台,受到参赛院校的青睐,被引入到学校的实训教学中,有力推动了学校“信息技术+实训”的教育教学改革。看看去年的国家教学成果奖榜单,多家大赛成绩优秀的学校榜上有名。
行业“标准”的汇聚推广平台
9年大赛的举办,诞生了一系列的“标准”,大赛所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标准,成了教育部部颁标准的示范;比赛的作业流程和工艺操作标准,也成了交通运输部的国家标准和汽修行业标准的示范;甚至比赛场地及合作厂商的施工要求也制定了相应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对于汽修职业教育的标准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使得产教融合有了“标准”的切入点。
教师与企业“掰腕子”的平台
在大赛前几年,各赛项裁判全部是来自顶尖企业的技术专家,包括中国汽修界顶尖的“四大金刚”。经过几年“过招较量”,一批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成为裁判,目前已占到1/3。在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贴身较量中,教师的技能水平和裁判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目前已有一些专业教师受邀去行业企业大赛中执裁,也有一批行业企业专家到企业任教。人的交流是产教融合的核心,这话可不是一天两天说出来的。
学生孕育创业的专业平台
从2014年起,大赛按照行业分类设置了汽车维护、钣金、喷漆、装饰、修补等5个创业试验区。试验区按照汽修专修店的开业标准,将多家厂商的设备进行组合,在这里,学生们将了解到开店所需具备的基本软硬件条件,投入高低、盈利分析、场地大小、开业流程等,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的前期准备,许多学生特别“有感觉”。
展示职校学生风采的平台
大赛坚持集中宣传上届的学生冠军,使他们成为汽修专业学生的偶像,鼓励选手们努力拼搏,争取好成绩。同时大赛坚持以学生为主角,为每位参赛的选手提供摄影摄像服务,鼓励每位选手面对镜头,讲述自己的青春梦想,帮助他们留下记录比赛青春风采的影像。
行业企业与职教合作的示范平台
除汽修行业的企业和职业院校外,大赛每年还邀请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企业人员,也有部分国外、境外的嘉宾前来观摩大赛、交流分享校企合作的经验。比赛成为展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窗口,项目合作的协议文本、操作流程和经验多次被别的项目分享,为推动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支持中西部汽修职教发展的平台
大赛初办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代表队成绩明显占优。近年来,大赛组委会不断把专业裁判派往中西部省份助赛,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教育部执行的校企合作项目也向中西部院校输送。捐助30多台整车和大批发动机、专业工具和仪器设备。现在重庆、贵州、广西、海南等西部省区市院校的竞赛成绩明显提高,多名选手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引领技能大赛制度建设的平台
大赛建立了赛项设计、项目签约、企业公益捐助、裁判培训、师资培训、预赛支持等多项制度,使得汽修大赛不仅成为职业教育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行业企业重要年度事件。
随着大赛的举办,一批高水平的标准赛场应运而生,职业学校承接地方、行业赛事活动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向社会展示专业水准的舞台越来越大,社会声誉稳步提升,大赛平台的吸引力凸显,出现了多个城市轮流争办汽修技能大赛的局面。